近日,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未来有能力可以和美国技术同台挑战。胡晓明称,“我接手阿里云之初,阿里云的营收规模和亚马逊差了37倍,而现在差的话已缩短到了7至8倍,根本原因是我们的速度更快”。
胡晓明直言三年后阿里云追平亚马逊技术。
在他看来,通过自主可控技术带来的技术红利不断释放,受到越来越多开发者的喜欢。阿里云围绕基础层面可以提供更多用户和应用场景相关产品,“我们迅速推进,阿里云和亚马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我们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下(个)三年追平亚马逊的技术”。
自从“去IOE”,阿里云一直期望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拓宽市场,自研是最好的选择。目前,阿里云已发布了多款自研产品,包括采用模块化设计的雷神服务器、独立虚拟化核心技术的弹性计算服务、成本缩减90%的数据库POLARDB,以及为专有云平台服务的神龙云服务器。
不过,阿里云从未透露自研设备目前的采用量占比。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曾告诉记者,今天已经不可能从市面上买到商用的产品支撑未来发展需要的技术,所以必须要自己研发。
胡晓明则表示,“今天如果中国没有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平台,对于未来我们的材料学,医药研发,新药研发,城市管理,健康管理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阿里巴巴集团2018财年业绩显示,阿里云营收为133.9亿元人民币(约20.96亿美元),占总营收5.4%。同期亚马逊AWS营收为192.39亿美元,占总营收10%。以此计算,两者之间的营收目前相差171.43亿美元。
第三方咨询公司Gartner2017年曾宣布阿里云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超越谷歌,真正进入市场前三。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阿里云一直希望市场认可“3A”格局,即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
一位IT分析师告诉记者,阿里云在云服务广泛覆盖和企业战略有进步,但在服务的深度、端到端细分客户场景覆盖以及全球市场拓展上仍有不足。
6月7日,继城市、工业之后,阿里云发布了ET农业大脑。ET农业大脑将具备数字档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农事分析、全链路溯源等功能。胡晓明曾对外表示,人工智能必须走出实验室,在场景下解决问题。
目前,ET农业大脑已在国内生猪养殖企业特驱集团、国家及农业企业海升集团日常运营中应用。以生猪养殖行业为例,ET农业大脑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为每一头生猪建立档案,围绕其建立品种、天龄、体重等多维度数据,数据用于分析对其生长全程监控。
不仅如此,在阿里云接入智能农业生产后,还将带动阿里系其他业务与农业的联动,包括蚂蚁金服为农户提供贷款,菜鸟构建物流系统,以及淘宝、天猫、盒马鲜生、大润发等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体系将成为农产品的分销渠道。
此外,阿里云还披露了其国际化扩张进展。奢饰品路易威登、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洲际酒店集团、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化妆品牌资生堂以及连锁餐饮企业肯德基都已开始使用阿里云的服务。